青松伐作薪,白玉碎作尘。
虽云质已毁,见者犹悲辛。
磊砢任栋梁,温润中琮璧。
岂以捐空山,遂比凡木石。
郦生吏高阳,马周客新丰。
从来豪杰士,大指亦略同。
具区古大泽,烟水渺千里。
可望不可到,中有隐君子。
图书兼河雒,成毁穷乾坤。
有时跨蛟鲸,指撝雷雨奔。
嗟我独何人,乃许望颜色。
逝将从之游,变化那得测。
青松伐作薪,白玉碎作尘。
虽云质已毁,见者犹悲辛。
磊砢任栋梁,温润中琮璧。
岂以捐空山,遂比凡木石。
郦生吏高阳,马周客新丰。
从来豪杰士,大指亦略同。
具区古大泽,烟水渺千里。
可望不可到,中有隐君子。
图书兼河雒,成毁穷乾坤。
有时跨蛟鲸,指撝雷雨奔。
嗟我独何人,乃许望颜色。
逝将从之游,变化那得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寄太湖隐者》,通过对青松白玉被毁的象征性描绘,表达了对高尚品格遭受磨难的感慨。诗人将青松比喻为具有才华的豪杰,即使被砍伐作薪、碎为尘土,其本质和价值依然可见,暗示了人才不应被埋没。接着,诗人提到郦生、马周这样的贤士,他们的经历与青松相似,都是出身平凡却能崭露头角。
诗人进一步将太湖隐者比作大泽中的君子,虽然遥不可及,但其深藏不露的品质令人向往。图书河雒的成毁象征着世事无常,而隐者有时能展现出超越世俗的力量。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接近这样的境界,只能寄予敬仰之情,并希望能有机会与其交往,体验变化之奥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