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逢连雨,宾朋屡费邀。
实孤黄菊盏,虚想绿云箫。
蟋蟀声逾近,梧桐叶尽飘。
喜闻归不远,旌节候来朝。
九日逢连雨,宾朋屡费邀。
实孤黄菊盏,虚想绿云箫。
蟋蟀声逾近,梧桐叶尽飘。
喜闻归不远,旌节候来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连续降雨时的孤独与期待。首联“九日逢连雨,宾朋屡费邀”点明了时间背景和情境,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却遭遇连绵阴雨,原本应是亲友相聚的日子,却因天气原因,邀请朋友的计划屡次落空。这种情境下,诗人内心难免感到一丝落寞。
颔联“实孤黄菊盏,虚想绿云箫”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这样的天气里,诗人只能独自面对一盏黄菊,而心中却幻想着绿云般的箫声,这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前孤独处境的一种无奈表达。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绿云箫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颈联“蟋蟀声逾近,梧桐叶尽飘”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和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蟋蟀的叫声似乎更加清晰,梧桐叶的飘落也显得格外明显,这些自然界的声音和变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季节的更替和个人心境的变化。
尾联“喜闻归不远,旌节候来朝”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归来、相聚的喜悦之情。虽然当前身处孤独,但诗人坚信美好的时光不会长久缺席,友人的归来将带来欢乐与温暖,使得整个场景从孤独转向期待,充满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来相聚时刻的热切期盼。
妖娴十五馀,清春破瓜初。
婉腻讵如玉,凌风素云裾。
莺燕妒声实,窈心自有夫。
取怜逆万目,白地肠应无。
惶惑少年士,逐麋不顾菟。
倾囊买消渴,借问谁家姝。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