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惜名花岂是诬。愿移明月照区区。
相逢疑是三生石,欲买愁无十斛珠。
门似海,怎传书。萧郎容易得生疏。
游丝自是终无力,莫怪残红逐水徂。
为惜名花岂是诬。愿移明月照区区。
相逢疑是三生石,欲买愁无十斛珠。
门似海,怎传书。萧郎容易得生疏。
游丝自是终无力,莫怪残红逐水徂。
这首清代词人俞士彪的《鹧鸪天·其三》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名花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首句“为惜名花岂是诬”表达了诗人对名花的深情厚意,认为对其爱怜并非虚言。接着,“愿移明月照区区”运用了明月的意象,寓意对对方的长久思念,希望能将这份情感如月光般洒在心上。
“相逢疑是三生石”借用三生石的神话传说,形容与对方重逢时的惊喜和缘分之深,暗示他们之间有着超越生死的情感纽带。然而,“欲买愁无十斛珠”又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出离别后的愁苦难以计量,即使有再多的珠子也无法购买到内心的哀愁。
“门似海,怎传书”描绘了空间阻隔带来的无奈,如同海阔难以逾越,书信难以送达,表达了诗人对沟通受阻的深深遗憾。“萧郎容易得生疏”一句,借萧郎(古代对亲密男子的称呼)暗指对方,感叹两人关系因距离而变得疏远。
最后,“游丝自是终无力,莫怪残红逐水徂”以游丝和落花的意象,寓言缘分的脆弱和无常,暗示即使有情,也难以抵挡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只能任由“残红逐水徂”,即花瓣随流水而去,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究无法挽留。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离别的感伤。
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冻飙杂碎号,齑音坑谷辛。
柧笺吃无力,飞走更相仁。
猛弓一折弦,馀喘争来宾。
大严此之立,小杀不复陈。
皎皎何皎皎,氤氲复氤氲。
瑞晴刷日月,高碧开星辰。
独立两脚雪,孤吟千虑新。
天欃徒昭昭,箕舌虚龂龂。
尧圣不听汝,孔微亦有臣。
谏书竟成章,古义终难陈。
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
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
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
因缄俗外词,仰寄高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