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
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
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
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
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
镜底无尘,尊前有客,今古茫茫谁证。沧桑变景。
算佳日春秋,只传名胜。漫想髯仙,洞箫云外冷。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
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
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
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
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
镜底无尘,尊前有客,今古茫茫谁证。沧桑变景。
算佳日春秋,只传名胜。漫想髯仙,洞箫云外冷。
这首《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词中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园林景色和对苏东坡泛舟赤壁的联想,营造出一种清幽、超然的氛围。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以鸥鸟盟约和鹤鸣露华,暗示了月夜的静谧与神秘。"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通过烛光、落叶和寂静的夜晚,展现出词人居所的清寂与宁静。
"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表达了词人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欣赏,以及乘兴游赏的心情。"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进一步描绘了月下泛舟的画面,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人在此吟咏抒怀。
"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风吹竹动,词人心境如竹般清雅,清晨傍晚都感受到这份清凉与永恒。"镜底无尘,尊前有客,今古茫茫谁证",借酒与静心,感慨时光流转,无人能证此情此景。
"沧桑变景。算佳日春秋,只传名胜",词人感叹岁月变迁,美好的时光只能在历史遗迹中流传。最后,"漫想髯仙,洞箫云外冷",以想象中的仙人吹洞箫于云外,增添了词的超凡脱俗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夜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词人的闲适心境与对历史的沉思,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榆塞西来草似烟,洛阳东望月如钱。
回肠时时辘轳转,兰心夜夜膏火然。
虫吟下床露入幔,天河沈沈云曼曼。
青桐玉井一叶秋,满城寒砧星物换。
空传草草一行书,谁寄遥遥千里叹。
会日苦少别离长,人生失意恒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