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唐家社稷忠,南来庙貌喜俱隆。
藻蘩尚荐山间沚,舶趠能清海上风。
今古安危思国老,岁时伏腊感村翁。
衔恩自笑非前令,祗为民艰报祀崇。
曾是唐家社稷忠,南来庙貌喜俱隆。
藻蘩尚荐山间沚,舶趠能清海上风。
今古安危思国老,岁时伏腊感村翁。
衔恩自笑非前令,祗为民艰报祀崇。
这首诗是对汾阳王的颂扬与纪念,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定的深思。首联“曾是唐家社稷忠,南来庙貌喜俱隆”直接点明了汾阳王对唐朝的忠诚,并且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使得庙宇的规模和声望都得到了提升。颔联“藻蘩尚荐山间沚,舶趠能清海上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藻蘩象征着祭祀的仪式和祭品,船舶则代表了远来的贡品,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祭祀活动的盛大和对海上的风调雨顺的祈愿。
颈联“今古安危思国老,岁时伏腊感村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汾阳王视为国家的智者和守护者,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他的智慧和贡献都是值得人们思考和怀念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关怀,以及在特定节日里对村民的感念之情。
尾联“衔恩自笑非前令,祗为民艰报祀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汾阳王那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汾阳王对人民的深厚情谊,他不仅在生前为国家鞠躬尽瘁,死后仍以祭祀的形式被后人铭记和尊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汾阳王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盖公偶谈道,齐相独识真。
颓然不事事,客至先饮醇。
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
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
寂寞千载后,阳公嗣前尘。
醉卧客怀中,言笑徒多勤。
我时阅旧史,独与三人亲。
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草书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挥三十幅,持去听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