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南屏谦师,并引》
《送南屏谦师,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0)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这里可能指的是精通茶艺的道士。
晓:清晨。
南屏山:地名,可能指某个著名的产茶之地。
三昧手:指高超的茶艺手法。
午盏:午时的茶杯。
兔毛斑:形容茶汤上细小的白色泡沫,像兔毫一样。
春瓮鹅儿酒:比喻茶汤醇厚如春酿的鹅儿酒。
天台乳花:天台山的茶花,也可能指茶汤上的白毫。
世不见:世间已不多见。
玉川风腋:玉川子(卢仝)的典故,形容高雅的品茶风度。
续《茶经》:续写陆羽的《茶经》这部茶学著作。
老谦:对道士的尊称,可能指这位道士的名字叫谦。
名不朽:名声流传后世,永不磨灭。
翻译
道士清晨走出南屏山,来点茶艺精湛的手法。
忽然发现午时杯中茶渍如兔毫斑点,倒像春天酿的鹅儿酒。
天台山的茶花之美世人未曾目睹,如玉川子那样的风雅之事现今哪里还有呢?
先生有意续写《茶经》这部经典,这将使老谦的名字永垂不朽。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南屏山茶的描写和对友人谦师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品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道人晓出南屏山”一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开了全诗的情景。"来试点茶三昧手"则透露出一种禅意,茶与禅在宋代文化中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暗示了品茶的艺术性和宗教性的结合。

“忽惊午盏兔毛斑”一句,用鲜明生动的画面描绘出茶叶的颜色和形态,"打作春瓮鹅儿酒"则将茶比作美酒,不仅在于味道上的享受,更有超凡脱俗之意。

“天台乳花世不见”一句,通过对传说中美丽景象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寻觅的感慨。"玉川风腋今安有"则将南屏山的茶叶比作稀有的珍宝,既肯定了其价值,也暗示了一种时代的无常。

“先生有意续《茶经》”一句,表明谦师对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崇,可能有意继续古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这是对茶学传统的一种尊重与发扬。"会使老谦名不朽"则是诗人对朋友续写茶书能够流芳百世的殷切期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写南屏山之行和品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发扬。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闺词四十首.点唇·其三

百福雕奁倚再三,荼醾滴露渗朝酣。

绛唇不用多妆点,二月朱樱已半含。

(0)

胥江曲·其二

三水西南舟已迟,不知郎去定回歧。

声声山鹧行不得,日日江头歌竹枝。

(0)

将为峡山之游赋谢蒋三水

点点云山发兴过,生涯因寄木兰多。

春围潋滟花开县,榜入沧浪客放歌。

日午轻阴分雉翳,雨馀清梦散渔蓑。

不愁禺峡终难进,胥水从添百丈波。

(0)

立春日赠张玉笥邑侯

轻舟曾与玉凫迎,还隐桑麻海上城。

仙观雨时怜穗起,石门风过忆泉清。

微同草色先吹律,又借棠阴一听莺。

莫讶闭门虚折柳,春光浑似踏歌行。

(0)

北望台月夜独眺

虽非岩谷里,孤啸亦孙登。

月月晴无减,光光景欲层。

元珠如可得,黄鹤会须乘。

五岳真拳石,齐州安足称。

(0)

短调歌·其一

留欢始记侬,侬小识欢面。

攀花有故条,幸及经时艳。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