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閒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书院中所见之景,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深思的情绪。首句“閒来寄傲倚窗南”,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独自倚窗而坐,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自由。接着,“墙外萧萧竹映蓝”一句,以竹影映蓝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高洁。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借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帝子和江潭分别指代古代的帝王与自然景观,通过雨声与风声的描述,诗人似乎在倾听历史的回响,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反思。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这两句转而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诗人以“蚁绿”形容酒色,生动形象;“蠹文影代缄”则巧妙地将书籍与书签联系起来,展现了读书的乐趣与专注。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不乏生活的情趣。
最后,“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引用苏轼(坡公)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与苏轼在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对美好春光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英雄才略暂临夔,泛绿依红诧小儿。
肯向稠人识毛遂,甘从走督得神师。
鱼城人喜景星出,象滪猿惊仙仗移。
七十老翁怕趋走,峡江亭上倍临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