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承平道更尊,君王取士夙临轩。
雕虫立废贾马赋,发策跂闻晁董言。
兰艾同荣春霭霭,鱼龙欲化海浑浑。
风流想见东华路,夹道传呼看状元。
万国承平道更尊,君王取士夙临轩。
雕虫立废贾马赋,发策跂闻晁董言。
兰艾同荣春霭霭,鱼龙欲化海浑浑。
风流想见东华路,夹道传呼看状元。
此诗描绘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与科举制度的尊崇。首句“万国承平道更尊”开篇即点明国家太平,道路尊贵,奠定全诗的和谐基调。接着“君王取士夙临轩”一句,展现了君主对选拔人才的重视,亲自莅临考场,体现了对教育和人才选拔的高度重视。
“雕虫立废贾马赋,发策跂闻晁董言”两句,运用典故,以贾谊、司马迁、晁错、董仲舒等历史人物的才华与贡献,象征着古代文人学者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士子才情的期待与赞赏。
“兰艾同荣春霭霭,鱼龙欲化海浑浑”则通过自然界的比喻,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并育的景象,暗示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人才辈出的美好图景。
最后,“风流想见东华路,夹道传呼看状元”两句,将目光聚焦于科举考试后的盛况,想象着状元及第后,人们在东华门大道上欢呼庆祝的场景,既是对科举制度成功选拔人才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辉煌,也寄托了作者对人才培育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百花洲上髯翁宅,几度维舟就君客。
城头古台横月明,台下胥江向城白。
落日曾回曙坞船,秋风屡挂横塘席。
喜君好事瓶罍赊,喜君幽居门巷僻。
一朝到门主已非,池塘柳色空依依。
叹息此翁无住著,十年九徙何时归。
山中云物知好在,旧日酒徒应到稀。
自笑无家犹畏徙,局蹐里中徒忍饥。
不如放浪从君去,爱杀村翁住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