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沙鸟迎人立,怕见山猿连臂来。
闻道三声催客泪,此中客泪不须催。
喜看沙鸟迎人立,怕见山猿连臂来。
闻道三声催客泪,此中客泪不须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从新安江至钱塘江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喜看沙鸟迎人立”,以“喜”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喜爱之情,沙鸟似乎在欢迎诗人,站立于岸边,画面生动而温馨。次句“怕见山猿连臂来”,则通过“怕”字,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猿猴的微妙情感,既有亲近之意,又带有一丝戒备或敬畏,形象地刻画出自然界的生动与神秘。
“闻道三声催客泪”,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这里的“三声”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声音,如猿啼、风声或是其他自然界的声响,它们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释放。最后一句“此中客泪不须催”,则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自我控制与理解,即使外界的触动再强烈,他也不愿轻易让泪水流出,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坚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状态。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
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
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
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
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绝。
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
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
化瑟初更世道清,宗臣只合在朝廷。
谋猷况已弥台衮,姓字尤当列御屏。
不向红云鸣玉佩,却随丹旐引刍灵。
象贤喜有金闺彦,全似先生旧典刑。
璧流天下士,取友戒荒嬉。
家国关身重,乡园得梦迟。
子行虽不恶,我老自堪疑。
莫似辽东鹤,悠悠不可期。
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
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
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县官怒其讪,移文加诮斥。
君笑答之书,抗辞如矢直。
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
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
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
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
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
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
羸者赪其肩,饥者菜其色。
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
吏饕鹰隼如,攫拿何顾惜。
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
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
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
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
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
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大帅令龚黄,岂愿闻此画。
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
蔡人即吾人,一视孰肥瘠。
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
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
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
君言虽怂恿,帅意竟缩瑟。
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
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昵。
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癖。
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
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
面谀皆相倾,俗子吾所嫉。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宋·王迈】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县官怒其讪,移文加诮斥。君笑答之书,抗辞如矢直。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羸者赪其肩,饥者菜其色。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吏饕鹰隼如,攫拿何顾惜。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大帅令龚黄,岂愿闻此画。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蔡人即吾人,一视孰肥瘠。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君言虽怂恿,帅意竟缩瑟。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昵。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癖。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面谀皆相倾,俗子吾所嫉。
https://shici.929r.com/shici/6nbXDg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