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势如万马奔,鞭?忽回复。
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
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
浪波撞其根,岩窦响琴筑。
浮图乃善幻,凌虚架佛屋。
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
人生贵心事,安能虑存覆。
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
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势如万马奔,鞭?忽回复。
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
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
浪波撞其根,岩窦响琴筑。
浮图乃善幻,凌虚架佛屋。
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
人生贵心事,安能虑存覆。
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
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展现了山势的雄浑与江水的曲折,如同万马奔腾,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描绘了山石裸露、四面无边的景象,显示出山之峻峭和岁月的痕迹。
“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则写出山中环境的荒凉,只有古老的青苔点缀其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诗人借“浪波撞其根,岩窦响琴筑”进一步渲染山势的险峻,仿佛自然奏出深沉的乐章。
观音山上的佛塔“浮图乃善幻,凌虚架佛屋”,象征着超脱尘世的佛教精神,行人纷纷祈愿平安渡过,表达对信仰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许。诗人感慨“人生贵心事,安能虑存覆”,认为人应追求内心的满足,而不必过于忧虑外界的变迁。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登顶的愿望,“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希望借此提升心境,感受天地之间的广阔与自由。然而,他又明白“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观音山的自然景观,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仙都补吏向天涯,归棹南游事事嘉。
冬课洞庭千户橘,春尝石缝一枪茶。
蓬山厌直抛铅摘,公府伤离念棣华。
二纪编酬老朋伴,何时相逐访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