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纪行诗八首·其二观音山》
《纪行诗八首·其二观音山》全文
元 / 张羽   形式: 古风

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势如万马奔,鞭?忽回复。

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

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

浪波撞其根,岩窦响琴筑。

浮图乃善幻,凌虚架佛屋。

行人愿利涉,望拜各致祝。

人生贵心事,安能虑存覆。

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

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连山争南驰,划断沧江曲”展现了山势的雄浑与江水的曲折,如同万马奔腾,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石角不戴土,苍然四无麓”描绘了山石裸露、四面无边的景象,显示出山之峻峭和岁月的痕迹。

“寸草不得荣,唯含古苔绿”则写出山中环境的荒凉,只有古老的青苔点缀其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诗人借“浪波撞其根,岩窦响琴筑”进一步渲染山势的险峻,仿佛自然奏出深沉的乐章。

观音山上的佛塔“浮图乃善幻,凌虚架佛屋”,象征着超脱尘世的佛教精神,行人纷纷祈愿平安渡过,表达对信仰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许。诗人感慨“人生贵心事,安能虑存覆”,认为人应追求内心的满足,而不必过于忧虑外界的变迁。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登顶的愿望,“我欲升其巅,凭高快心目”,希望借此提升心境,感受天地之间的广阔与自由。然而,他又明白“飞传不可留,一往如电速”,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观音山的自然景观,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张羽

张羽
朝代:元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猜你喜欢

春尽日出游

念乱忧生已不任,尔来多负看花心。

晚收桑柘怜农事,坐阅溪山换醉吟。

怀抱略陈从得句,暄晴不定始成阴。

忽闻啼鴂惊春去,芳草无人且独寻。

(0)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于惠州还过高安送归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

为许先师传后世,径从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

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0)

九日三首·其三

黄菊与秋竞,白须随日添。

时人知不憙,野老未相嫌。

但酌清樽尽,犹存薄俸沾。

日西闻客至,更问酒家帘。

(0)

补和王深甫颍川西湖四篇·其三竹间亭

青青林间竹,有亭才袤丈。

林深隔嚣尘,人间见真尚。

(0)

送洞霄宫王文玉学士归吴

仙都补吏向天涯,归棹南游事事嘉。

冬课洞庭千户橘,春尝石缝一枪茶。

蓬山厌直抛铅摘,公府伤离念棣华。

二纪编酬老朋伴,何时相逐访烟霞。

(0)

和许秘校同游两天竺

柳浦重城忝建旟,旧吴星分斗牛墟。

鹫峰遗迹奇难状,大士灵光应不虚。

游伴偶陪宾结驷,肴蔬深愧食无鱼。

高谈终日穷幽赏,俗虑尘襟顿释除。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