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远出清汉上,隐然一堤长。

槐柳若云布,连阴入虚堂。

架险注鸣溜,分畦殖群芳。

岂惟富桑柘,盖亦馀囷仓。

主人事幽屏,不愿尚书郎。

即此徇高志,风骚恣徜徉。

强起迫义重,还归直明光。

清风凛然在,素壁盈文章。

故栖勿回眄,黄鹄本高翔。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bǎichánghànshàngmáotáng
sòng / cénggǒng

yuǎnchūqīnghànshàngyǐnráncháng

huáiliǔruòyúnliányīntáng

jiàxiǎnzhùmíngliúfēnzhíqúnfāng

wéisāngzhègàiqūncāng

zhǔrénshìyōupíngyuànshàngshūláng

xùngāozhìfēngsāochángyáng

qiángzhòngháiguīzhímíngguāng

qīngfēnglǐnránzàiyíngwénzhāng

huímiǎnhuángběngāoxiá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张伯常在汉水之畔建造的茅堂景色。诗人首先赞美了茅堂所在之地的清幽,远眺汉水,犹如一道长堤,槐柳成荫,阴凉宜人,环境宁静。接着,他赞赏堂前设计巧妙,如飞瀑流泻,花木种植有序,既富有生产之意,又象征着丰饶富足。主人不求仕途显赫,宁愿在此享受清闲生活,追求高尚志向,与风雅为伴。

诗人勉励主人即使起身履行道义,也要保持高洁之心,如同清风凛然,茅堂墙壁虽朴素却满载文化气息。最后,诗人以黄鹄自比,暗示主人应像不受束缚的黄鹄一样,自由翱翔于高远之处,表达了对主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敬佩之情。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诗,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和生活方式的向往。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南乡子·茅舍起疏烟

茅舍起疏烟。
家在寒溪阿那边。
修竹当篱梅当户,萧然。
问是尧天是葛天。
风雨入新年。
惟恐春阴咽管弦。
绿酒一樽歌一曲,人传。
不属天仙属散仙。

(0)

鹊桥仙·柳塘居处

柳塘居处,方壶道号,汪姓莘名耕字。
欲将丹药点凡花,教都做、水仙无计。
家中安石,村中居易,总是一场游戏。
曲终金石满吾庐,争奈少、柳家风味。

(0)

卜算子·夏则饮红泉

夏则饮红泉,冬则餐红术。
一片新春入手来,不费些儿力。
春在水无痕,春在山无迹。
李白桃红未吐时,好个春消息。

(0)

鹊桥仙·傥来无定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休说真非真是。
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
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0)

谒金门·檐溜滴

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
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
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0)

小重山·居士情怀爱小春

居士情怀爱小春。
恰如重会面,旧时人。
东君轻笑又轻颦。
如道我,春去却伤心。
青鸟下红巾。
瑶池春信早,莫因循。
柳丝黄日牡丹晨。
相随逐,春浅到春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