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翠竹带清溪,方外诗名惠远齐。
铁钵夜分鲸海月,袈裟晴污燕巢泥。
三生石上今重见,百丈峰头拟共跻。
闻道御前宣教旨,天花如雨散龙墀。
黄花翠竹带清溪,方外诗名惠远齐。
铁钵夜分鲸海月,袈裟晴污燕巢泥。
三生石上今重见,百丈峰头拟共跻。
闻道御前宣教旨,天花如雨散龙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修行生活的清寂与高洁。首联“黄花翠竹带清溪,方外诗名惠远齐”以自然景物起兴,黄花、翠竹、清溪构成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象征着僧人的超凡脱俗和诗文造诣之高,与东晋高僧慧远相提并论,暗示其在佛学与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颔联“铁钵夜分鲸海月,袈裟晴污燕巢泥”进一步刻画僧人生活的艰苦与坚韧。铁钵在夜晚与鲸海之月相对,象征着僧人修行的孤独与深邃;而袈裟在晴天被燕巢泥污,显示了僧人不避尘世的苦行精神。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僧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世间苦难的包容。
颈联“三生石上今重见,百丈峰头拟共跻”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过去与未来的感慨。三生石上重见,意味着僧人与诗人之间有着某种宿命般的联系或共鸣;拟共跻百丈峰头,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僧人共同攀登修行之路的愿望,体现了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与向往。
尾联“闻道御前宣教旨,天花如雨散龙墀”则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僧人受到皇帝的褒奖,天花如雨般洒落,象征着僧人的修行得到了世俗的认可与尊崇。这一场景既是对僧人高尚品德的赞美,也是对其修行成果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和坚定的修行之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敬仰之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