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东冈首重回,菩提山在白云堆。
乌衣燕去无华屋,碧眼僧来有劫灰。
往事茫茫何足较,流年衮衮莫相催。
梨花又过清明节,载酒无由得暂陪。
西望东冈首重回,菩提山在白云堆。
乌衣燕去无华屋,碧眼僧来有劫灰。
往事茫茫何足较,流年衮衮莫相催。
梨花又过清明节,载酒无由得暂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句“西望东冈首重回”,以“西望”开篇,引出对远方景致的凝视,而后“东冈首重回”则表达了诗人情感的回溯,仿佛在时空的流转中寻找着某种连结或共鸣。
“菩提山在白云堆”一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菩提山”比作心灵的归宿,而“白云堆”则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境遇,两者结合,既展现了山的静谧与深远,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追求。
接下来,“乌衣燕去无华屋”一句,通过“乌衣燕”这一意象,暗指繁华落尽,昔日的辉煌不再,而“无华屋”则直接点明了物是人非的现实。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碧眼僧来有劫灰”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主题。在这里,“碧眼僧”可能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平和,而“有劫灰”则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轮回,两者交织,展现出一种超越个体生命局限的宽广视野。
“往事茫茫何足较,流年衮衮莫相催”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淡然态度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人认为,过去的种种已成云烟,无需过分计较,而未来的日子也应顺其自然,不必急促催迫。
最后,“梨花又过清明节,载酒无由得暂陪”两句,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的怀念与渴望。清明时节,梨花盛开,本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诗人却因故无法参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