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丝殊觉老,泪血更伤春。
阅世元如梦,除天总是尘。
有心耽传癖,无意媚钱神。
坐怪三衢守,书来不到闽。
鬓丝殊觉老,泪血更伤春。
阅世元如梦,除天总是尘。
有心耽传癖,无意媚钱神。
坐怪三衢守,书来不到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再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会。
“鬓丝殊觉老,泪血更伤春。”这两句通过头发斑白和眼中含泪来抒写时间流逝、人事沧桑之感。诗人在感叹生命易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美好而又容易失去的哀伤。
“阅世元如梦,除天总是尘。”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无常和人生如梦的主题。诗人通过“阅世”来强调个人经历的广泛性,同时用“元如梦”表明这些经历最终都像梦境一样虚幻。而“除天总是尘”则是在说除了天空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尘世繁华。
“有心耽传癖,无意媚钱神。”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坚持与选择。尽管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但却不愿为了金钱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最后两句“坐怪三衢守,书来不到闽。”则可能是在描绘一种孤独等待的情景。“三衢”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而“坐怪”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孤独与不解。同时,“书来不到闽”则可能是在说期待中的消息或书信迟迟未至,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寂感。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和个人理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
鴂后蝉前,早又过、清和时节。
春去也、蝶犹寻梦,鹃犹啼血。
玉树歌残檀板搁,金铃索断花幡撤。
负年年、一片惜芳情,痴憨绝。庭院静,炉香歇。
家山远,天涯客。把吟哦借此,销磨岁月。
诗好只留供鬼唱,韵奇偏要教侬叠。
遣闲愁、字句细商量,同磋切。
剪烛话深宵,唱骊歌、无限愁肠回绕。
才送客鞭丝,又怅别江干,轻舟荡小。
南船北马,叹今后故人稀少。
离合明知皆数定,独我此情难了。
遨游壮志虽然好。奈枝分荆树,花忧萱草。
报牍事长征,望此去、成学归来须早。
一声珍重,片帆远挂烟波渺。
愿乘长风看破浪,目断暮云天杳。
白日沉江底。有绵绵、乱愁无数,被风吹起。
万仞重墙遮不住,不合与愁同死。
又不认、知愁何似。
该早分离还更忍,想平生、总为多情累。
重会面,不消已。当时便悟成追悔。
到今番、海枯石烂,情离貌是。
日与魂挑终冒昧,贫贱论交如此。
到不如、相交还未。■■■■■■■,忍回思、■■英华■。纨扇在,泪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