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多好士,堂上各三千。
所亲苟不慎,祸福怕相因。
李园贼黄歇,冯驩复田文。
种桃得秋实,蒺藜徒刺人。
六国多好士,堂上各三千。
所亲苟不慎,祸福怕相因。
李园贼黄歇,冯驩复田文。
种桃得秋实,蒺藜徒刺人。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引,探讨了人性与权力的复杂关系。开篇“六国多好士,堂上各三千”描绘了战国时期各国贵族府邸中人才济济的景象,暗示了权力与人才之间的密切联系。接着,“所亲苟不慎,祸福怕相因”则点出了亲近之人不慎可能会导致祸福相连的警示,强调了选择与信任的重要性。
“李园贼黄歇,冯驩复田文”两句,通过李园谋害黄歇和冯驩复仇田文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无情。李园与冯驩分别代表了阴谋与复仇,黄歇与田文则是无辜受害者,形象地展示了权力斗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最后,“种桃得秋实,蒺藜徒刺人”以自然界的对比,寓意深刻。种桃虽能结出果实,但蒺藜却只能刺伤人。这里暗喻了在权力与利益的追逐中,有的行为可能带来正面的成果,如桃之秋实;而有的则只会带来伤害,如蒺藜之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权力以及道德选择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