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谷蕃滋,丽乎下土。聿崇明祀,垂之千古。
育物惟茂,粒民斯普。报本攸宜,国章咸睹。
百谷蕃滋,丽乎下土。聿崇明祀,垂之千古。
育物惟茂,粒民斯普。报本攸宜,国章咸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业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土地繁荣和祭祀活动的美好愿望。其中,“百谷蕃滋”形容农作物生长茂盛,“聿崇明祀”则是指古人崇尚光明正大的祭祀之礼,并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流传千古。“育物惟茂”强调了自然界万物的繁荣昌盛,而“粒民斯普”则表达了人们因而得到充足的食物,生活安定。最后,“报本攸宜”和“国章咸睹”是对国家根基稳固、法度完备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祥和,通过对农业丰收和祭祀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社会和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
太守风流,何人似、金华仙伯。
试看取、珠篇玉句,银钩钎画。
叶叶柳眉齐抹翠,梢梢花脸争匀白。
比池塘、春草梦来诗,尤奇绝。
胸中有,蛾眉月。
笔头带,蓬□雪。
笑归来万里,不登金阙。
鹿瑞堂前冬日暖,螺山江上春波阔。
但伤时、一念不能休,添华发。
三日春光,群贤胜践,山阴何似山阳。
鹅池墨妙,曲水记流觞。
自许风流丘壑,何人共、击楫长江。
新亭上,山河有异,举目恨堂堂。
使君,经世志,十年边上,两鬓风霜。
问池边杨柳,因甚凄凉。
万树重新种了,株株在、桃李花傍。
仍须待,剩载兰芷,为国洗河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