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经时烂,仙踪岂易寻。
但传看奕去,不记入山深。
蛮触悲人世,沧桑阅古今。
丹砂君莫问,对酒且披襟。
白石经时烂,仙踪岂易寻。
但传看奕去,不记入山深。
蛮触悲人世,沧桑阅古今。
丹砂君莫问,对酒且披襟。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烂柯山》描绘了一幅深山之中仙踪难觅的画面。首句“白石经时烂”暗示岁月漫长,石头都已风化,显示出时间的无情流逝。"仙踪岂易寻"进一步强调寻找仙人的踪迹是多么困难,隐含着寻求超脱或隐逸之志。
接下来的两句“但传看奕去,不记入山深”,通过讲述弈棋的故事,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人们只能记住那些表面的过往,而忘记深入探寻的艰难。“蛮触悲人世”借用围棋中的“蛮触”典故,感叹世间的纷争与悲欢,反映出诗人对人间沧桑的感慨。
最后两句“沧桑阅古今,丹砂君莫问”,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认为无需过多追究长生不老之类的虚幻之事,不如借酒浇愁,坦然面对人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言人事,体现了诗人超脱而又深沉的人生哲学。
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
才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
齿发方盛彊,趣尚已高远。
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
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
不须惊俗目,卓荦乃求显。
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
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
诏书禁从诣,还舍始朝食。
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
门前吏卒散,却扫谢来客。
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拭。
蓬发乱宜梳,霜髭闲可摘。
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
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于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
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
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靮。
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
虽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
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
明朝不能然,顾盼愁月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