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收到家书后的一系列情感体验和生活状况。诗中“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两句表明诗人通过旅行者或其他途径寄送和接收家中的消息,这在当时通信不便的背景下,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接着,诗人提到家中亲人“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爱惜之情。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因长时间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随后,“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可能是在描绘朝廷中的某些场景,或者是借用古代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情绪。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两句营造了一种浓厚的秋意,北阙(宫殿)上的妖氛可能象征着政治上的不祥之兆,而西郊的白露则给人以清晨的宁静和纯净。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继续强化了秋天的意境,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观察与感悟。最后,“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则表明在诗人心中,虽然家书带来了温暖,但现实生活中的劳作和责任仍需面对。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于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