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湿春芜,蛛萦绣幕,悄无人影。
玉钗断后,曲曲画阑谁凭。
怕红丝、系来双燕,呢喃还向珠帘等。
纵宝衣施尽,缕金裙在,泪花犹剩。厮映。生悲哽。
记皂筴煎成,鸾胶未冷。彩云一片,又苦斜风吹瞑。
步瑶台、姊妺肩随,茫茫那知长夜永。
问何时环佩珊然,飞下蓬莱顶。
苔湿春芜,蛛萦绣幕,悄无人影。
玉钗断后,曲曲画阑谁凭。
怕红丝、系来双燕,呢喃还向珠帘等。
纵宝衣施尽,缕金裙在,泪花犹剩。厮映。生悲哽。
记皂筴煎成,鸾胶未冷。彩云一片,又苦斜风吹瞑。
步瑶台、姊妺肩随,茫茫那知长夜永。
问何时环佩珊然,飞下蓬莱顶。
这首《锁窗寒》是清代词人曹贞吉为悼念亡妻所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亡妻离世后的凄凉景象和词人内心的哀痛之情。
“苔湿春芜,蛛萦绣幕”,开篇即以自然景物的凋零暗示亡妻的离世,春天的芜草、蜘蛛网缠绕的绣幕,都透露出一种孤寂与荒凉。接下来,“悄无人影”一句直接点明了亡妻不在的现实,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
“玉钗断后,曲曲画阑谁凭”,玉钗断裂象征着生命的终结,画阑无人倚靠则暗示了亡妻离去后,词人孤独无依的状态。通过这一细节,词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怕红丝、系来双燕,呢喃还向珠帘等”,红丝系燕,本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爱情与希望。然而,在这里,却变成了亡妻不在的象征,燕子的呢喃声仿佛是对亡妻的呼唤,却只能对着珠帘等待回应,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失落。
“纵宝衣施尽,缕金裙在,泪花犹剩”,即使亡妻的衣物再华丽,也无法掩盖她已不在的事实,泪花犹存,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以及无法挽回的悲伤。
“厮映。生悲哽”,“厮映”二字,既指亡妻与生者之间的映照,也暗含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与哽咽。
“记皂筴煎成,鸾胶未冷”,“皂筴”和“鸾胶”均为修复弓箭的材料,此处借指亡妻生前的物品,表达对亡妻的回忆与怀念。然而,这些物品虽在,但亡妻已逝,无法再修复。
“彩云一片,又苦斜风吹瞑”,“彩云”比喻亡妻的美好形象,斜风和暮色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步瑶台、姊妺肩随,茫茫那知长夜永”,瑶台上的姊妹,象征着亡妻与词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然而,如今却只能在茫茫人海中独自面对漫长的黑夜,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问何时环佩珊然,飞下蓬莱顶”,“环佩珊然”形容女子行走时佩环的声音,此处用来比喻亡妻的音容笑貌,词人询问何时能再次见到亡妻,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对重逢的渴望。
整首词以哀婉的笔调,深情地描绘了亡妻离世后词人内心的悲痛与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亡妻物品、美好回忆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情厚意和无法割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