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
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
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
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
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
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
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开篇“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则是借用军事和仪仗装饰来强化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平静、庄重气氛的追求。
"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两句,用“风骚”来形容文人的高洁气节,将其比作尊敬的长者,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和世俗百姓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接下来的"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则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未来某种美好境界的向往。这里,“长恐”表达了一种持续的担忧,而“抱辕留不住”则是说这种担忧难以持久,可能随时会消逝。而“九天鸳鹭待成群”中的“九天”,在古代文化中往往象征着最高的境界或精神追求,“鸳鹭”,即是白鹭,是纯洁、高雅的象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希望达到的一种高洁和完美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