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黄粱透梦关,独留蝉蜕在人间。
有时欲见公颜色,木落枝枯月万山。
一枕黄粱透梦关,独留蝉蜕在人间。
有时欲见公颜色,木落枝枯月万山。
这首诗以“挽林公坐化”为题,由宋代诗人何梦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一枕黄粱透梦关”,以“黄粱”比喻短暂的人生,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梦境的虚幻,引出对逝者的追忆。次句“独留蝉蜕在人间”,蝉蜕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新生的开始,这里用蝉蜕来比喻林公的离世,表达了对逝者遗留下精神与影响的感慨。
后两句“有时欲见公颜色,木落枝枯月万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自己有时渴望见到逝者生前的模样,但现实却是“木落枝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月照万山的景象,既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永恒不变的精神追求与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蝉蜕、落叶、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龙飞三十四年春,识主何曾见一臣。
持论遂令人掩耳,弃官谁信我忘身。
蟆肠坐愤妖吞月,鹑首空愁醉赐秦。
试问和熹旧朝士,不欺先帝定何人?
书家变法法益新,近代惟有杨少师。
鸿堂著录信具眼,晋唐格辙如见嬉。
鲁公清真未险绝,独取米老吾犹疑。
又闻香光晚年语,甘从公权背献羲。
始知避滑必就涩,自讽所短非吾欺。
诸城继作欲变董,持比登善防浇漓。
坚实板鞭谁辨此,笔前未免惭疲羸。
区区分别皆妄凿,强向故纸评妍媸。
韬庵多艺书犹擅,我亦学步聊追随。
何当掷笔睨天际,胸无古人任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