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衡门拥堕樵,秋怀落落夜寥寥。
人间箧笥悲纨扇,天上楼台款玉箫。
竹实未生岐凤老,樵书不展塞鸿遥。
青春虽在潘郎鬓,只恐愁多亦易凋。
白屋衡门拥堕樵,秋怀落落夜寥寥。
人间箧笥悲纨扇,天上楼台款玉箫。
竹实未生岐凤老,樵书不展塞鸿遥。
青春虽在潘郎鬓,只恐愁多亦易凋。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秋夜》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沉的秋日景象。首句“白屋衡门拥堕樵”,以简朴的农舍和樵夫的形象入诗,展现出秋夜的宁静与寂寥。次句“秋怀落落夜寥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秋意浓厚,诗人的心境也随之落寞。
第三句“人间箧笥悲纨扇”,借纨扇的废弃象征世事无常,暗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让人感伤。第四句“天上楼台款玉箫”,则通过想象天上的楼阁与悠扬的玉箫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人间的悲凉形成对比。
第五、六句“竹实未生岐凤老,樵书不展塞鸿遥”,借竹实未熟和书信难达,寓言贤才未遇、音讯阻隔,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和不得志的感慨。最后一句“青春虽在潘郎鬓,只恐愁多亦易凋”,以潘岳自比,感叹岁月无情,愁绪繁多可能加速青春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忧虑。
整体来看,《秋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秋夜情怀,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馀不衣冠故吾里,上下三吴一溪水。
方山峨峨出清泚,野翁卜筑当山趾。
春气来自杨柳始,不待葩华著桃李。
莲生半卷未厌眼,已在红蕖明镜里。
秋风瑟瑟最先至,千里苍烟接山起。
车声马足不得到,无闷主人方隐几。
想见野翁形气古,少年词华奋瑰玮。
春秋八十尚不倦,一篇一咏无馀晷。
有材无用古所叹,知命不忧方可喜。
神完貌固得所养,从来轩冕如糠秕。
嗟余跋疐亦可鄙,老向江南治蓬藟。
隐身齐山绝人迹,独与白云同作止。
白云无心归故山,故山自与野翁闲。
聊上南冈一引领,落日已在桑榆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