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生梓泽,迟景映花林。
欲问当时事,因伤此日心。
繁华人已殁,桃李意何深。
涧咽歌声在,云归盖影沈。
地形同万古,笑价失千金。
遗迹应无限,芳菲不可寻。
春风生梓泽,迟景映花林。
欲问当时事,因伤此日心。
繁华人已殁,桃李意何深。
涧咽歌声在,云归盖影沈。
地形同万古,笑价失千金。
遗迹应无限,芳菲不可寻。
此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景象,通过春风唤醒的梓泽与映照在花林中的迟缓光影,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念和伤感。"欲问当时事,因伤此日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似乎想要询问过往,却又因为现实与过去的差距而感到心痛。
"繁华人已殁,桃李意何深"一句中,“繁华”指代盛世或美好事物,而“人已殁”则暗示那些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再。桃李常用来比喻才子佳人,这里提及它们,可能是对逝去青春和失落爱情的隐喻。
"涧咽歌声在,云归盖影沈"一句,通过山涧中回荡的歌声和云归山巅所投下的深沉影子,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恍惚间的意境。
"地形同万古,笑价失千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与人类事物无常的感慨。自然景观如山川一样历久弥新,而人间的财富和荣华却转瞬即逝,不值当初所付出的千金。
最后,"遗迹应无限,芳菲不可寻"一句中,"遗迹"指的是历史的痕迹,"芳菲"则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诗人感叹这些遗留下来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虽然无尽,但却无法追寻和把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霜飘枫叶满长郊,家指西山旧结茅。
访我谪居龙失水,怜君行路鸟焚巢。
仲尼未免遭儒戏,杨子何烦解客嘲。
归去豫章泉石好,不知徐孺与谁交。
迎侍闽川去路长,才名官职过欧阳。
翰林贵族誇东榻,史馆清衔庆北堂。
别酒正逢寒菊绽,归舟应见早梅香。
拾遗健羡吟诗送,莫笑蹉跎两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