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诗绝句四十首·其六陶渊明》
《论诗绝句四十首·其六陶渊明》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种桑已值山河改,看菊还怜甲子同。

千载子云朱仲晦,不将应璩比陶公。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名为《论诗绝句四十首(其六)陶渊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首句“种桑已值山河改”,以“种桑”这一农耕活动为切入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这里的“山河改”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暗含着社会政治格局的更迭。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次句“看菊还怜甲子同”,则以“看菊”这一秋季景象,以及“甲子同”这一时间概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格。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精神的敬仰之情。同时,“甲子同”也意味着时间的循环往复,强调了陶渊明作品中所蕴含的永恒价值。

后两句“千载子云朱仲晦,不将应璩比陶公”,直接点名了陶渊明与另一位古代文人子云朱仲晦的比较。通过这一对比,诗人突出了陶渊明的独特之处——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自由、自然和真我的追求,这种精神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了后世文人效仿的典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陶渊明深沉的敬意,并强调了陶渊明作品的深远影响和独特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深情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精神的传承。诗中巧妙的比喻和对比,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陶渊明及其作品内涵的理解。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

隋堤望楚国,江上一归人。

绿气千樯暮,青风万里春。

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蘋。

拜手终悽怆,恭承中外亲。

(0)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

自小从游惯,多由戏笑偏。

常时矜礼数,渐老荷优怜。

见主承休命,为郎贵晚年。

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0)

暮秋宿清源上人院

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

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證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

(0)

穆天子

穆满恣逸志,而轻天下君。

一朝得八骏,逐日西溟濆。

寂漠崦嵫幽,绝迹留空文。

三千閟宫艳,怨绝宁胜云。

或言帝轩辕,乘龙凌紫氛。

桥山葬弓剑,暧昧竟难分。

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

但听西王母,瑶池吟白云。

(0)

宝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泥沙难掩冲天气,风雨终思发匣时。

夜电尚摇池底影,秋莲空吐锷边辉。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0)

复至裴明府所居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