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来方始是朝廷,争奈吴儿苦讳兵。
当扆戴天宁国是,杜邮兴念岂人情。
忍教丞相过南海,更有何人说北征。
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几时明。
公来方始是朝廷,争奈吴儿苦讳兵。
当扆戴天宁国是,杜邮兴念岂人情。
忍教丞相过南海,更有何人说北征。
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几时明。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忠定公纲被贬海外的深切感慨与对朝廷政策的忧虑。首句“公来方始是朝廷”看似矛盾,实则暗含对李忠定公被贬的无奈与讽刺,意指李忠定公的到来并未真正为朝廷带来安定与和平。接着,“争奈吴儿苦讳兵”一句,以“吴儿”代指地方官员或民众,揭示了地方对于战争的恐惧与回避,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战乱的普遍担忧。
“当扆戴天宁国是,杜邮兴念岂人情”两句,运用典故,将李忠定公比作古代贤臣,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对朝廷决策的质疑。杜邮兴念,原指汉高祖刘邦在杜邮处赐死韩信,此处借以表达对李忠定公被贬的不平与惋惜。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李忠定公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忍教丞相过南海,更有何人说北征”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忠定公被远谪海外的痛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北方边防安全的担忧。诗人似乎在问,谁还能为国家的北部边境发声,谁还能承担起抵御外敌的重任?
最后,“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几时明”两句,以自然景象比喻政治局势的黑暗与不明朗,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光明未来的渴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李忠定公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
列圣储灵贶,坤珍应祀仪。
分葩对牟首,观瑞驻华芝。
毓德繇皇始,彰功在圣时。
早闻萦殿桷,复见孕门楣。
自有云成盖,非因水聚脂。
黄英苞五德,古字秀三枝。
户牖瞻丹幄,簪裾从罽緌。
画图稽大隗,歌咏入咸池。
九庙流光远,千龄复旦期。
将书符命志,宁比玉灵诗。
解组从戎五筦城,壮谋期欲荡蛮腥。
数奇不意同飞将,肺腑何因学卫青。
报国有心犹慷慨,谪官无闷但沈冥。
竹林此日重相过,高论时欣侧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