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蒲演漾碧波风,负郭人家画意同。
古迹凭教传日下,蓟门烟树有无中。
青蒲演漾碧波风,负郭人家画意同。
古迹凭教传日下,蓟门烟树有无中。
这首诗描绘了德胜门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历史韵味。
首句“青蒲演漾碧波风”,以“青蒲”象征着岸边的芦苇或水草,随风轻轻摇曳,与“碧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演漾”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面在微风中的波动状态,给人一种柔和而悠扬的感觉。
次句“负郭人家画意同”,将视线转向岸边的村落,这里的人家仿佛是画中的一部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句诗不仅赞美了乡村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自然与人类生活共存的美好愿景。
第三句“古迹凭教传日下”,转而关注历史的痕迹。这里的“古迹”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建筑、遗址或是某种文化符号,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凭教传日下”,诗人强调了这些古迹对于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过去的见证,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最后一句“蓟门烟树有无中”,将视角拉远至更广阔的天地。蓟门,此处可能是指北京城北的门户,烟树则描绘了远处树木在烟雾缭绕中的朦胧景象。这一句通过“有无中”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德胜门外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野馆寒轻,春衫乍减,倦闻鹃语。
斜阳外、无限离愁乱飞絮。
寻芳尚记西园路,问燕子、春还几许。
正津亭潮满,苍烟一碧,峭孤帆去。回顾。蘋花渡。
叹送尽流红,旧情难诉。渔村蟹舍,伴人惟是鸥鹭。
一舸长日依烟水,那更识、飘零小杜。
漫伫立,数归心,肠断孤山细雨。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