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篇“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两句,设定了一个悠闲的春日黄昏时分,草木初生,时间悄然流逝。紧接着,“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进一步描绘了江边荷塘的景色,以及因水势而无法渡江的情形。
诗人随后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期许:“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这里,“桂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也可能是指乘舟远行的亲人。诗人希望亲人的船只能在千里之外也与自己心灵相通,同时也期待能够重逢。
结尾“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则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乐观态度,表明即便不能即刻相见,也愿意在江上自得其乐,采摘江中的菱角,并与南楚之地的人共同高声歌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超脱的生活态度。
轩锁碧玲珑,好雨初晴三月。
放出暖烟迟日,醉风檐香雪。
一尊吟远洗妆看,玉笛笑吹裂。
留待夜深庭院,伴素娥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