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这首诗名为《扶风歌》,创作于魏晋时期,作者是刘琨。诗中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开篇“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两句,通过对日出入行军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将军征战的艰辛与孤独。紧接着,“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显示了将军英勇善战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其内心的忧郁和力量的有限。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表达了将军对远方家乡和朝廷的思念以及对权力高处不胜寒的感慨。“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则直接展现了其深沉的悲痛和无尽的哀伤。
“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描绘了将军在自然中孤独的身影,而“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更增添了一种萧瑟凄凉之感,反映出其内心的凄楚与悲凉。
接下来的“挥手长水流。挥手长相谢。”表达了将军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无奈与告别,而“哽咽不能言”则让读者感受到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其复杂情绪。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通过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而“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则让人深刻体会到边塞将军对亲人和生死的思念与不确定。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表达了将军在自然之中的孤寂感受,而“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则展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缓解了之前的悲怆。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描绘了将军生活的艰难,而“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则展现了其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对自由的渴望。
最后,“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表达了对理想和正义之路艰难的感慨,而“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自身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将军的日常生活、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的观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和悲凉,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理想、正义之路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日照孤云作彩霞,帝乡风送去天涯。
野人遥望归何处,万里峨嵋便是家。
黔巫之南溪水兹,山粗石恶不可治。
崇宁边臣务广地,山刊石断林木斯。
其间掌许号为郡,如以土偶安须眉。
中州人物犹此任,累臣舍是夫何词。
况于风气少疵疠,且幸习俗无浇漓。
饱餐贱米温旧读,书味隽永忘其疲。
坐看岁龙度丑戌,几见秋月弦虚危。
都梁有吏云端来,持书火急如符移。
美人家在九芙蓉,门墙突兀那可窥。
联缄累牍梦邪非,一年两度划见之。
我诗但能愈君疾,君解与世医狂痴。
乖逢休戚信有命,叹上不使非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