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圣灵踪百草头,车然放去号随流。
后教万古无人识,笑杀沩山水牯牛。
千圣灵踪百草头,车然放去号随流。
后教万古无人识,笑杀沩山水牯牛。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手法,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千圣灵踪百草头”,开篇即以“千圣”与“百草”对比,寓意众多高僧大德的智慧如同繁茂的草木,生机勃勃,遍布世间。这里的“圣”并非指特定的人物,而是泛指一切具有智慧和觉悟的人。“灵踪”则暗示了这些圣贤们留下的精神足迹,犹如草尖上的露珠,虽微小却蕴含着生命的活力。
“车然放去号随流”,“车然”形容声音宏大,这里用来形容心灵的觉醒之声,仿佛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觉悟的过程,即在内心深处找到自我,释放真我,随顺自然的流动,不被外物所束缚。这里的“随流”既指顺应自然规律,也暗含着在修行中随缘而行,不执着于一念之得失。
“后教万古无人识”,这句话表达了觉悟后的深远影响。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这种觉醒的力量,它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启示。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文明传承的一种期许,希望后世之人能够继续追寻真理,超越自我。
“笑杀沩山水牯牛”,最后这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收尾,借用水牯牛的形象,讽刺那些固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沩山是佛教圣地,水牯牛在这里象征着传统的束缚和无知。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鼓励人们勇于突破常规,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探讨了觉醒、自由与智慧的主题,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函关有客乘青牛,西游直上昆崙丘。
长庚一点落人世,飘然又作人间游。
虬龙之姿风雨笔,六代无人气萧瑟。
骊珠万斛起光芒,天地无云星斗湿。
泰山不动黄河清,美人一去三千龄。
天风何处爽毛骨,月明沧海骑长鲸。
我行桃未开,我归笋成竹。
久客欲何成,苍苔绕吾屋。
书灯仍旧青,客鬓非故绿。
妇亦笑我痴,胡不舍句读。
老生方隐几,起坐一捧腹。
方今圣明代,四民各有属。
上者万钟荣,下者一廛足。
簪组吾弗任,耕稼非所服。
手镘诚乃劳,庶以功易粟。
卿言亦大好,吾计固已熟。
百年须几何,勿使两眉蹙。
妇笑更谓余,新醅似堪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