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桃未开,我归笋成竹。
久客欲何成,苍苔绕吾屋。
书灯仍旧青,客鬓非故绿。
妇亦笑我痴,胡不舍句读。
老生方隐几,起坐一捧腹。
方今圣明代,四民各有属。
上者万钟荣,下者一廛足。
簪组吾弗任,耕稼非所服。
手镘诚乃劳,庶以功易粟。
卿言亦大好,吾计固已熟。
百年须几何,勿使两眉蹙。
妇笑更谓余,新醅似堪漉。
我行桃未开,我归笋成竹。
久客欲何成,苍苔绕吾屋。
书灯仍旧青,客鬓非故绿。
妇亦笑我痴,胡不舍句读。
老生方隐几,起坐一捧腹。
方今圣明代,四民各有属。
上者万钟荣,下者一廛足。
簪组吾弗任,耕稼非所服。
手镘诚乃劳,庶以功易粟。
卿言亦大好,吾计固已熟。
百年须几何,勿使两眉蹙。
妇笑更谓余,新醅似堪漉。
这首元代吴存的《答妇》诗,描绘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的温馨对话,反映了其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规划。
首句“我行桃未开,我归笋成竹”,诗人以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比喻自己的离家与归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接着,“久客欲何成,苍苔绕吾屋”表达了长时间在外漂泊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家中环境变化的观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书灯仍旧青,客鬓非故绿”两句,通过对比书灯的青色与自己鬓发的不再青绿,形象地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痕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青春逝去的惋惜。
“妇亦笑我痴,胡不舍句读”中,妻子的笑声与对“我”的称呼,体现了家庭间的温馨与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与痴迷。
“老生方隐几,起坐一捧腹”描绘了一幅老者读书的场景,既是对前文“老生”的呼应,也暗示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方今圣明代,四民各有属”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秩序的认可与满足,认为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上者万钟荣,下者一廛足”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差异的理解,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便是幸福。
“簪组吾弗任,耕稼非所服”表明诗人不愿被官场束缚,更倾向于回归自然,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
“手镘诚乃劳,庶以功易粟”表达了诗人对劳作的认同,认为通过劳动可以换取生活所需,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劳动价值观。
最后,“卿言亦大好,吾计固已熟”回应了妻子的话,表明他对妻子的建议已经深思熟虑,准备采取行动。
“百年须几何,勿使两眉蹙”表达了诗人对长寿的渴望,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乐观的心态。
“妇笑更谓余,新醅似堪漉”以妻子的笑声结束,预示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家庭、社会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和谐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