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肩斜日,儿童纵寝多。
坳塘初注水,平野正肥荷。
西蜀表衣使,南山短布歌。
圣皇躬藉罢,春雨万烟蓑。
碧树肩斜日,儿童纵寝多。
坳塘初注水,平野正肥荷。
西蜀表衣使,南山短布歌。
圣皇躬藉罢,春雨万烟蓑。
此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碧绿的树木与斜阳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画面中,儿童在树荫下安然入梦,体现了生活的悠闲与宁静。远处,积水初满的池塘与广袤肥沃的田野相互映衬,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生机勃勃。
西蜀之地,衣使出行,象征着远方的来客或官员,他们的行迹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感。南山之下,有人低声吟唱,或许是在歌唱生活的艰辛或是对自然的赞美,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和谐。
画面最后,圣皇躬身劳作,春雨绵绵,烟雾缭绕,蓑衣覆盖下的农夫们辛勤耕作,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对丰收的期待。整幅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文精神,是一幅富有深意的佳作。
莫清彼潇江,莫峻彼衡岳。
澄光挟秀气,日夜相回薄。
月吸珠含胎,虹贯玉生璞。
子方有苗裔,温然粹而悫。
一童与三何,双凤两鸑鷟。
奋身辞草莱,正论吐谔谔。
彤庭拜恩归,天香尚盈握。
良才国之宝,一见我心乐。
平生功名会,万里初著脚。
永肩致主念,更勉经世学。
锱铢分义利,毫缕辨纯驳。
相期激清风,与俗洗氛浊。
谁欤指其南,是邦有先觉。
飞絮游丝客子心,连城那忍遽分襟。
青灯应见诗情苦,浊酒不如交味深。
一榻暖风栖竹屋,半阑淡月立花阴。
离怀今夜先收拾,尽付明朝马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