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馆敝绿野,修篁压崇垣。
翳然蒙水木,青云永为樊。
感时愿偃息,古道终龙蟠。
调膳饵玉屑,酌醴㪺乳源。
被服岂不佳,结束唯蘅荃。
冲襟溯往古,默默谁为宣。
华馆敝绿野,修篁压崇垣。
翳然蒙水木,青云永为樊。
感时愿偃息,古道终龙蟠。
调膳饵玉屑,酌醴㪺乳源。
被服岂不佳,结束唯蘅荃。
冲襟溯往古,默默谁为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充满了对自然与古道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华馆敝绿野,修篁压崇垣”描绘了豪华的居所坐落在绿野之中,高大的竹子压低了高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翳然蒙水木,青云永为樊”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隐居生活的环境,仿佛是被自然环绕,与世隔绝,如同置身于青云之间。
“感时愿偃息,古道终龙蟠”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代的感慨,希望能在古道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龙蟠曲绕,隐而不显。接下来,“调膳饵玉屑,酌醴㪺乳源”描述了诗人对饮食的讲究,以玉屑调制膳食,用乳源酿造美酒,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被服岂不佳,结束唯蘅荃”则在服饰上也展现了诗人的品味,虽然没有详细描述服饰的具体样貌,但通过“蘅荃”这一词语,可以想象到他选择的衣物应该是质朴而雅致的。最后,“冲襟溯往古,默默谁为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似乎在思考着如何将这份宁静与智慧传递给世人,却也显得有些孤独和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古道、生活品质、内心宁静与古代智慧的深刻思考。
东门白下亭,摧甓蔓寒葩。
浅沙杙素舸,一水宛秋蛇。
渔商数十室,门巷隐桑麻。
翰林谪仙人,往岁酒姥家。
调笑此水上,能歌杨白花。
杨花飞白雪,枝袅绿烟斜。
舞袖卷烟雪,绮裘明紫霞。
风流翳蓬颗,故地使人嗟。
迢迢陌头青,空复可藏鸦。
岁暮欣逢盖共倾,川涂南北岂忘情。
事经官路心应折,地入家山眼更明。
江上月华空自照,梅边春意恰相迎。
关河不锁真消息,野客犹能听治声。
侧足呻吟地,连甍瘴疟秋。
穷乡医自绌,小市药难求。
肝胆疑俱破,筋骸漫独瘳。
惭君远从我,契阔每同忧。
共说才高世所珍,诸贤谁敢望光尘。
讨论润色今为美,学问文章老更醇。
赋拟相如真复似,诗看子建的应亲。
仍闻悟主言多直,许史家儿往往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