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风景画卷,开篇便以“江边回首见峥嵘”设定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砥柱颓波气象狞"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石与波涛之间的动静对照,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眼中的景致。
接着“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进一步描绘了山川之美和水泽之清,每一座山都显得那么雄伟,而那片湖水却是如此的宁静,连一点声音都不愿打破这份宁静。
诗人接着写到“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这里借用了唐代文学家康节和北宋文学家包羲的名字,通过他们的诗文来形容这月光和微风,是在赞美这一刻的景色如同古人笔下所描绘的一般迷人。
最后,“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之情,尽管时光不老,但这美好的世界还有待探索。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对于人生旅程的无限向往。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閒写吏文书。
花柳事权舆,东风刚作恶。
启明动钟鼓,睡著初不觉。
简书催秣马,行路如徇铎。
看云野思乱,遇雨春衫薄。
今日非昨日,过眼若飞雹。
光阴行晼晚,吾事益落莫。
闲寻西城道,倚杖俯墟落。
村翁逢寒食,士女飞綵索。
平生感节物,始悟身是客。
搔首念江南,拿船趁鸂鶒。
夷犹挥钓车,清波举霜鲫。
黄尘化人衣,此计诚已错。
百年政如此,岂更待经历。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遁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