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轧平原冻草萌,却教非夏以雷鸣。
春从和朗声中报,人在吉祥烟里行。
仙木骈罗增气色,飞霙借助散瑶琼。
东皇鼓吹连宵发,百福昌昌入凤城。
轧轧平原冻草萌,却教非夏以雷鸣。
春从和朗声中报,人在吉祥烟里行。
仙木骈罗增气色,飞霙借助散瑶琼。
东皇鼓吹连宵发,百福昌昌入凤城。
这首诗《咏爆竹》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巧妙地将爆竹与春天、吉祥、福瑞等元素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轧轧平原冻草萌”,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大地尚未完全苏醒,草木还处于沉睡状态,但已显露出生命的迹象,预示着新生的到来。这里以“轧轧”之声,形象地表现了万物复苏的动态感。
“却教非夏以雷鸣”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爆竹的声音比作春雷,不仅突出了爆竹在冬末春初的独特作用,也暗示了它能驱散寒冷,带来温暖与生机。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为活动相联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接下来,“春从和朗声中报,人在吉祥烟里行”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爆竹的响声如同春的使者,预告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在爆竹的烟雾中行走,象征着在吉祥的氛围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仙木骈罗增气色,飞霙借助散瑶琼”则将爆竹与自然景观相联系,通过“仙木”、“瑶琼”的比喻,赞美了爆竹不仅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骈罗”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树木排列整齐的情景,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最后,“东皇鼓吹连宵发,百福昌昌入凤城”两句,以“东皇”指代春天,强调了爆竹在迎接春天、传递祝福方面的重要作用。整个城市在爆竹声中充满了欢乐与祝福,表达了诗人对新年充满希望与喜悦的情感。
综上所述,《咏爆竹》不仅描绘了爆竹在春节中的独特意义,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节日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