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杜少陵秋兴·其三》
《和杜少陵秋兴·其三》全文
明 / 林廷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钓船摇曳水西头,午夜风生枕上秋。

越水芙蓉知隐意,灞桥杨柳逗羁愁。

青松庭畔年巢鹤,红蓼滩边午睡鸥。

白面书生翻自笑,曾持三尺奠神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钓船摇曳水西头,午夜风生枕上秋”以动态的钓船与静态的水面形成对比,描绘出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画面。午夜微风拂过,似乎将秋的气息带入了诗人的梦境,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颔联“越水芙蓉知隐意,灞桥杨柳逗羁愁”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越地的荷花比作理解诗人隐逸之意的使者,而灞桥的杨柳则仿佛在逗引着诗人的羁旅之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羁旅生涯的感慨。

颈联“青松庭畔年巢鹤,红蓼滩边午睡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青松与鹤、红蓼与鸥,都是自然界中的常见元素,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成为了寄托情感的载体。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鹤则寓意着高洁脱俗;红蓼与鸥则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尾联“白面书生翻自笑,曾持三尺奠神州”以自嘲的口吻结束全诗,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白面书生)的反思与幽默。同时,“曾持三尺奠神州”一句,可能暗指诗人曾经参与或见证了某种重要的历史事件,手持三尺剑,为国家或理想奋斗过。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的自我认同,也暗示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廷玉
朝代:明   号:南涧翁   生辰:1483

号南涧翁、烟霞病叟,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解元,成化二十年(1484)成三甲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因涉唐寅考场舞弊案,被贬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升任湖南茶陵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因士兵怨左布政使 伍符裁省月粮。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后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嘉靖十一年(1532)病逝,终年78岁。有《南涧文录》。
猜你喜欢

寄赤松舒道士二首·其一

不见高人久,空令鄙吝多。

遥思青嶂下,无那白云何。

子爱寒山子,歌惟乐道歌。

会应陪太守,一日到烟萝。

(0)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其二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0)

送僧游天台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0)

送新罗人及第归

捧桂香和紫禁烟,远乡程彻巨鳌边。

莫言挂席飞连夜,见说无风即数年。

衣上日光真是火,岛旁鱼骨大于船。

到乡必遇来王使,与作唐书寄一篇。

(0)

送刘逖赴闽辟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0)

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

喜继于悲锦水东,还乡仙骑却寻嵩。

再烧良玉尧云动,方报深恩绛帐空。

远道灵輀春欲尽,乱山羸马恨无穷。

他年必立吾君侧,好把书绅荅至公。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