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腾腾。
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去的场景,诗中充满了禅宗的超脱与豁达。首句“囊空心亦空”表达了一种物质与精神上的清净无为,与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相契。“城郭去腾腾”则描绘出僧人远离尘世的景象,城郭代表着红尘,而“腾腾”一词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的“眼作么是眼,僧谁识此僧”深含哲理,似乎在探讨认识自我的问题,是什么构成了一个人的本质?又是什么让人与众不同?这里的“眼”不仅指肉身之眼,更有心灵之眼能洞察真实。
“歇隈红树久,笑看白云崩”则是诗人对僧人离去的一种豁达态度。红树、白云都是自然界的象征,而“歇隈”一词则传递出一种悠长而静谧的时光感受。这里的“笑看”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欢愉,而是对一切生命流转的一种超然理解。
最后两句“已有天台约,深秋必共登”,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的精神契合和友谊。天台山在中国佛教中是一处著名的修行之地,“约”则意味着承诺或预定。而“深秋必共登”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僧人离去了,但诗人相信他们会在精神上再次相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认知与友谊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