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道夫待制万象亭》
《次韵道夫待制万象亭》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不见三秋若望霓,寒亭今得共攀跻。

眼中远树两行直,脚底孤烟百尺低。

幻出璜台辉旧观,旋安银榜快新题。

细听屋角风云聚,谁谓天高不可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dàodàizhìwànxiàngtíng
sòng / xùn

jiànsānqiūruòwànghántíngjīngòngpān

yǎnzhōngyuǎnshùliǎngxíngzhíjiǎoyānbǎichǐ

huànchūhuángtáihuījiùguānxuánānyínbǎngkuàixīn

tīngjiǎofēngyúnshuíwèitiāngāo

注释
若望霓:比喻秋天的美景像彩虹一样。
寒亭:寒冷的亭子。
攀跻:攀登。
远树:远处的树木。
孤烟:孤独的炊烟。
百尺低:形容烟雾低垂。
幻出:幻化出。
璜台:玉台,古代宫殿中的装饰物。
辉旧观:重现昔日的辉煌景象。
银榜:古代科举考试时用来写考题的榜单。
新题:新的诗题或考题。
屋角风云聚:屋檐下风云汇集。
天高不可梯:常言天高难触,这里反问表示可以攀登。
翻译
看不见秋天的美景如彩虹般绚丽,寒冷的亭子如今能一同攀登。
眼中远处的树木成行笔直,脚下孤独的炊烟低垂百尺。
幻化出光彩夺目的玉台,重现往日的辉煌景象,快速地在银榜上写下新的诗题。
静静地聆听屋檐下风云汇聚的声音,谁说天高就无法攀登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中风景。开篇“不见三秋若望霓,寒亭今得共攀跻”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眼中远树两行直,脚底孤烟百尺低”则是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

“幻出璜台辉旧观,旋安银榜快新题”两句,通过璜台和银榜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情怀。这里的“幻出”和“旋安”亦有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交织的深刻感受。

最后,“细听屋角风云聚,谁谓天高不可梯”则是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世间困境的一种挑战态度。这两句通过“细听”和“风云聚”的描写,传递出一种静中有动、内心的不安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登塞上台,和幼海周山人韵

曾嗟雁唳越王台,何处分飞又北来!

游子几时归故里,年年秋影落空杯。

(0)

送邹隐君归洞庭

皓首相逢意气殊,谁知大雅在菰芦。

客星起色当东辅,碣石雄谈入太湖。

万顷烟消鸿影度,两山寒浸月华孤。

扁舟好逐鸱夷侣,能忆边庭岁易徂?

(0)

送学仙者入辽

令威一去几千载,瑶草萋萋华表闲。

不为采芝迟海外,还逢化鹤到人间。

(0)

奉寄沈提学先生·其一

千里书来十载心,庐峰回首洞庭深。

杜陵故有江头兴,楚客今非泽畔吟。

赤壁紫箫仍响应,白云黄鹤竟销沈。

钟期亦是人间耳,只向无人听处寻。

(0)

秋华十咏次如山·其十雁来红

中秋月下堕红云,濯濯清波锦有纹。

刚道雁来颜色好,更堪江上日初曛。

(0)

题画

江上春潮晚来恶,水气冥冥接篱落。

忽看此景如此图,却怪当年何竹鹤。

天风吹云山雨收,明日焉知不如昨。

蓉湖望眼尽鄱湖,几向东冈坐高阁。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