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文诗》
《回文诗》全文
明 / 方以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天一望怨衣单,露满砧声草径寒。

楼暗树深烟入幕,月依人静夜凭阑。

悠悠凤管吹风冷,渺渺鸿书带影残。

愁织锦成添泪眼,浮云尽处梦君看。

(0)
鉴赏

这首回文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方以智所作,巧妙地运用了回文的技巧,使得诗的每一句都能从不同的方向读出不同的意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秋天一望怨衣单”,描绘了秋日景象中人物的孤独与哀愁,通过“怨衣单”这一细节,将季节的凉意与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露满砧声草径寒”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寂静,砧声在露水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清脆,草径因露水而显得更为幽冷,整个画面充满了秋夜的孤寂感。

“楼暗树深烟入幕,月依人静夜凭阑”两句,通过“暗”、“深”、“入”、“依”、“静”、“凭”等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宁静与深邃,楼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暗,树木在夜幕的掩映下愈发深邃,月光依偎着静谧的人儿,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悠悠凤管吹风冷,渺渺鸿书带影残”两句,将自然界的风声与人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凤管的悠扬之声在冷风中回荡,鸿书(信件)的影子在残月下显得格外渺茫,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愁织锦成添泪眼,浮云尽处梦君看”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忧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愁绪如同织锦一般,编织成泪眼中的画面,而梦境则是对远方亲人的唯一慰藉,浮云散尽后,只能在梦中相见。

整首诗通过回文的技巧,不仅在语言上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深沉与细腻的境界,展现了方以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方以智

方以智
朝代:明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猜你喜欢

送李司空

年来归兴百川东,太极岧峣有疏通。

栗里旧风高靖节,龙门新社得司空。

茗瓷酒盏醒还醉,云锦风髯白又红。

踪迹飘然肯回首,弋人何处篡冥鸿。

(0)

小仙晓色图

晓色初分画者稀,吴生醉墨入元微。

千村万落月犹在,习习双鸠出树飞。

(0)

南寺游·其二

郡中休暇一探玄,万事关心未了然。

行上高台试明目,吾民何处少炊烟。

(0)

秋日饮石城黄义官浚清楼上乃子岳弹琴醉后因索诗走笔

凉雨过城隈,楼头对酒杯。

溪连琴操响,山作画屏开。

白发情何系,黄花景自来。

题诗乘醉兴,宁待主翁催。

(0)

风雨过乌戍

昨宵泊莺脰,今此近南浔。

四野寒烟重,三江新涨深。

景阳曾苦雨,子建亦愁霖。

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

(0)

题水月阁

舞堤摇曳木兰舟,月色歌声半入楼。

我亦有情消不尽,一瓢春酒为君留。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