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再和秉国约游石淙》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

石淙今会须如约,彼此霜毛各满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àibǐngguóyuēyóushícóng
sòng / guāng

shàngguófēnxiéshíqiūwèichángǒuzuòpěngcháōu

shícóngjīnhuìyuēxiāngmáomǎntóu

翻译
在京城分别已经十五年,从未一同坐下喝过茶碗中的茶。
如今石淙之约必须遵守,我们的头发都已斑白如霜。
注释
上国:京都。
分携:分别。
十五秋:十五年。
偶坐:一同坐下。
捧茶瓯:一起喝茶。
石淙:地名,可能指约定的地点。
今会:现在约定的聚会。
霜毛:比喻白发。
各满头:都已满头白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再和秉国约游石淙》。诗中通过对友人之间久别重逢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上国分携十五秋”,讲述的是与朋友分别已有十五个年头,这一别便是长时间的离别。这里的“上国”通常指代远方或旧地,但在此也可理解为昔日美好的时光和场所。诗人通过这个数字,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未尝偶坐捧茶瓯”,则表明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即使是偶尔的相聚机会也未曾有过。这句话强调了彼此之间的疏远,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团聚时光的渴望。

“石淙今会须如约”转折之后,诗人的情感由怀旧转向现实。石淙在这里是约定相见之地的代称,而“今会”则意味着终于有了相聚的机会。“须如约”表达了一种对承诺和约定的珍重,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团聚时光的期待。

最后,“彼此霜毛各满头”,以形象鲜明的话语描绘了两位朋友在分别之后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头发皆已斑白。这句诗既是时间流逝的见证,也是友谊深厚、共度时光的一种印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与当下的反思,传递出一种珍惜现实中难得的友情,以及面对岁月无情更应加倍珍视眼前人和眼前的时光的情感。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六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上下四维,庆无不利。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八

元正改旦,事事成现。有时放行,有时坐断。

不惜两茎眉,和坐盘掇转。佛法世法,都卢一片。

既是佛法世法,如何得成一片。

但辨肯心,必不相赚。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十一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霄何所为。

无孔笛吹云外曲,相逢知我者还稀。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

威音那畔真消息,累及瞿昙老祖翁。

四十九年颠倒说,人间天上谩流通。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九

今朝月半,见成公案。临济德山,犹是钝汉。

灵隐恁么道,也是不著便。

(0)

颂古六首·其四

狗子佛性无,门上钉桃符。

千邪俱不入,百怪尽消除。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