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
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
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上景象的画面。开篇“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设定了季节和氛围,高柳间蝉鸣叫,与女子采摘菱角时断续的歌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情怀。紧接着,“晚云如髻”则以柔美的晚霞作为比喻,描绘了云彩如同女性的发髻一般优雅。
“湖上山横翠”一句,突出了湖光山色的和谐共存,山势蜿蜒,绿意盎然,显得生机勃勃。随后的“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则转向室内景象,窗帘卷起,透露了西楼的幽静,而“过雨”二字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天气的变化,同时“凉生袂”则是对微冷空气中衣物感受的一种细腻描写。
“天如水”这句诗,通过将天比作水,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平静无波的境界,而“画楼十二”则可能指的是一座装饰有十二幅图画的楼阁,或许是时间的暗示,即午后十二时分。此处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解读。
最后,“有人同倚”,诗人在此刻找到了一位伴侣,一起倚立,共同享受这份静谧与美好。这样的结尾,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几分温馨,也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充满生活气息。
忆昨得君和陶诗,床头细读人谓痴。
二南固自立墙面,十驾亦欲鞭驽疲。
退惭作吏了无补,正使得句安能奇。
有时拈笔弄纸墨,大似临敌收枪旗。
投老且愿共诗社,斗健聊欲为儿嬉。
恨子寓舍苦迢递,有僧借屋无奔驰。
乞米不须烦送似,无储自足常宴如。
转庵与为方外旧,仆也何翅管中窥。
岂有脩竹真可款,曷不宿雾及早披。
来诗赓酬特未已,追逐登临随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