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郎矶头湖水平,天寒月黑雁祗更。
白头不作还家梦,卧听风声与水声。
彭郎矶头湖水平,天寒月黑雁祗更。
白头不作还家梦,卧听风声与水声。
这首诗描绘了彭郎矶边湖面平静的冬夜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首句“彭郎矶头湖水平”,点明地点和环境,湖面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平静,为整幅画面奠定了静谧的基调。接着,“天寒月黑雁祗更”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黑暗,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飞行,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白头不作还家梦”,诗人以“白头”自喻,暗示自己年事已高,或许已经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不再梦想归家,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最后,“卧听风声与水声”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宁静的境界,诗人独自躺在床上,倾听外界的自然之声,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末文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时的感慨与思考。
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
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乾叶落成阵。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晴原霜后若榴红,佳节登临兴未穷。
日泛花光摇露际,酒浮山色入樽中。
金壶恣洒毫端墨,玉麈交挥席上风。
惟有渊明偏好饮,篮舆酩酊一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