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红一树斜阳冷,堕叶惊蝉。
衰草如烟,倦枕支秋梦不全。
浮名只为填词误,诗酒流连。
花月因缘,写入乌丝尽可怜。
霜红一树斜阳冷,堕叶惊蝉。
衰草如烟,倦枕支秋梦不全。
浮名只为填词误,诗酒流连。
花月因缘,写入乌丝尽可怜。
这首《采桑子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凄美画面。
首句“霜红一树斜阳冷”,以“霜红”点明季节为深秋,红叶在霜的覆盖下显得格外鲜艳,与“斜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堕叶惊蝉”一句,落叶飘零,惊动了栖息在枝头的蝉,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寂静与生命的脆弱,引人深思。
“衰草如烟,倦枕支秋梦不全”,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景象。衰败的草木如同轻烟般稀疏,倦怠的枕头支撑着主人公疲惫的梦境,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这句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深刻。
“浮名只为填词误,诗酒流连”,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认为追求浮名不过是为填词所误,更愿意在诗酒中寻找乐趣与慰藉。这种超脱世俗的观念,体现了诗人对真我本性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最后,“花月因缘,写入乌丝尽可怜”,以花月的美丽与短暂比喻人生的美好与易逝,通过“乌丝”(指书写时的墨迹)的“尽可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艺术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感悟。
冒顿读墨毒,其义不可晓。
马迁及班颜,撰注徒纷扰。
内扎萨克中一旗,曰土默特音近之。
今部落即古部落,字谬千里差毫釐。
年年供役来随围,勤劬效力一月归。
亦居拜甡亦耕耦,尔老尔老幼尔幼。
平城之事梦亦无,安知汉斸城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