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程苦行迟,遇景苦行速。
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
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
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
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
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
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
人远意如何,良游偏恨独。
趋程苦行迟,遇景苦行速。
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
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
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
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
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
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
人远意如何,良游偏恨独。
这首《建阳道中》由明代诗人冯时可创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
诗的开头“趋程苦行迟,遇景苦行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既在赶路时脚步沉重、行动缓慢,但一旦遇到美景,便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接着,“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朦胧景象,雾气如同云团簇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随后,“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则表达了诗人经过一段路程后,视野逐渐开阔,心情也随之舒畅。
“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明亮的沙滩,茂密的树木间点缀着高耸的竹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进一步展现了山峦起伏、烟雾缭绕的壮观景象,山峰时隐时现,仿佛在追逐翠绿的烟雾,充满了动态美。
“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则将视线转向桥梁与船只,桥梁宛如彩虹般横跨水面,船只则如同水鸟般自由穿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活动场景。
最后,“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描述了诗人从清晨出发,直到傍晚才抵达目的地瓯宁,一路上应接不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人远意如何,良游偏恨独”表达了诗人虽然独自旅行,但对美景的欣赏并未因此减少,反而更加珍惜这份孤独中的美好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碧柯摇曳声何许,阴阴晚凉庭院。
露湿身轻,风生翅薄,昨夜绡衣初剪。琴丝宛转。
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过雨高槐,为渠一洗故宫怨。
清虚襟度漫与,向人低诉处,幽思无限。
败叶枯形,残阳绝响,消得西风肠断。尘情已倦。
任翻鬓云寒,缀貂金浅。蜕羽难留,顿觉仙梦远。
今夜天边月,谁期海上看。
家山虽间隔,儿女暂团栾。
露重银蟾湿,风清玉宇寒。
年年长是客,强把一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