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草遂如许,吾谁作九原。
堂堂那有此,凛凛尚能存。
日落松风迥,天清霜气暄。
百年知己泪,洒泪欲何言。
宿草遂如许,吾谁作九原。
堂堂那有此,凛凛尚能存。
日落松风迥,天清霜气暄。
百年知己泪,洒泪欲何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哭沈叔晦墓》,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悲凉的情感。
“宿草遂如许,吾谁作九原。” 这两句用宿草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面对故人墓地时的无尽哀思和孤独感。"宿草"象征着岁月的长久,而"九原"则是古代对遥远荒凉之地的称呼,暗示着故人已去,自己剩下一人在茫茫人世间。
“堂堂那有此,凛凛尚能存。” 这里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珍视之情。"堂堂"形容墓地的庄严肃穆,而"凛凛"则指秋天的寒风或霜冻,这两句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即便是在萧瑟的秋日,也要保持对故人墓地的尊重和记忆。
“日落松风迥,天清霜气暄。” 这两句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通过自然环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日落松风迥"形容黄昏时分,松林中的风声悠长而哀伤,而"天清霜气暄"则是对夜晚晴朗天空中微弱霜气的描写,这些景象都烘托出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
“百年知己泪,洒泪欲何言。”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和哀痛。"百年知己"指的是长久的友谊,而"洒泪欲何言"则是诗人在面对故人墓地时,悲伤到极点,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通过泪水来寄托哀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婉约和深沉。
锦水黄金密印开,东南时望滞盐梅。
得随剑外同为客,幸逐花前醉倒杯。
白玉蕊高枝瘦碧,胭脂萼嫩叶低徊。
绮罗不识清诗骨,须趁春风摸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