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事迹久尘泥,独有当年洗砚池。
世俗所传应彷佛,僧人独得耿颓隳。
小亭新构藏幽趣,一水中分叠旧基。
遗泽泯然无处问,清风缅邈竹阴垂。
萧公事迹久尘泥,独有当年洗砚池。
世俗所传应彷佛,僧人独得耿颓隳。
小亭新构藏幽趣,一水中分叠旧基。
遗泽泯然无处问,清风缅邈竹阴垂。
这首宋朝诗人焦千之的《砚池》,以“萧公”为引子,描绘了对历史人物遗迹的追思与感慨。诗中通过“洗砚池”的意象,不仅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也寄托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首联“萧公事迹久尘泥,独有当年洗砚池”,开篇即以“萧公”这一历史人物的远去,对比出“洗砚池”这一物象的独立存在,暗示了历史记忆与现实景物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颔联“世俗所传应彷佛,僧人独得耿颓隳”,通过“世俗”与“僧人”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与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同态度和坚守。这里,“耿颓隳”可能暗含了对社会变迁中某些价值失落的忧虑。
颈联“小亭新构藏幽趣,一水中分叠旧基”,转而描写了一处经过修缮的小亭与水景,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蕴含着对历史痕迹的尊重与传承。
尾联“遗泽泯然无处问,清风缅邈竹阴垂”,以“遗泽泯然”表达对历史文化的逐渐淡忘,而“清风缅邈竹阴垂”则以自然景象的宁静与永恒,反衬出人类文明的脆弱与短暂。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之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以及面对历史变迁的复杂心情。
记河梁折柳。
问画堂乐事,燕鸿难偶。
十年谩回首。
但亭亭紫盖,差差南斗。
传闻小有。
种桃花、亲烦素手。
怪归来、道骨仙风缥缈,迥然非旧。
清昼。
江南如画,紫菊冬前,翠橙霜後。
扁舟渡口。
佳客至,奉名酒。
唤青鸾起舞,云窗月槛,一曲山明水秀。
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