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萧森水石闲,亭台高下耸层峦。
环观叠嶂千重碧,俯瞰澄江万顷寒。
佳景真宜南国诧,画图堪与北人看。
使君贤雅能行乐,肯向东山羡谢安。
松竹萧森水石闲,亭台高下耸层峦。
环观叠嶂千重碧,俯瞰澄江万顷寒。
佳景真宜南国诧,画图堪与北人看。
使君贤雅能行乐,肯向东山羡谢安。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清幽的山水画卷。首句“松竹萧森水石闲”,以松竹的茂盛和水石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亭台高下耸层峦”一句,通过亭台楼阁的错落有致,展现了山峦的层次感,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环观叠嶂千重碧”描绘了四周山峰连绵不绝,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俯瞰澄江万顷寒”则从高处俯视,将清澈的江水比作寒冷的万顷,既表现了江面的辽阔,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或特定的气候条件。
“佳景真宜南国诧,画图堪与北人看。”这两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认为它不仅适合南方的人们欣赏,北方的人们也能从中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最后,“使君贤雅能行乐,肯向东山羡谢安。”诗人借使君(即地方官)的形象,表达了对官员能够享受生活、追求精神愉悦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名士谢安的推崇,强调了在忙碌政务之余,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诗歌中常见的文人情怀与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