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尚书母太淑人·其三》
《挽李尚书母太淑人·其三》全文
宋 / 黄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枌社传家范,阶庭著义方。

能令锵剑履,争欲倚门墙。

么么真无用,提撕独异常。

登堂今已矣,收泪转淋浪。

(0)
注释
枌社:古代的一种地方神社,象征家族传统。
阶庭:台阶和庭院,代指家庭。
义方:正确的道德规范或教诲。
锵剑履:形容行为举止有威严,像佩剑者一样。
倚门墙:比喻受到家人欢迎和支持。
么么:形容人地位低微或无足轻重。
提撕:规劝,纠正。
异常: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登堂:进入厅堂,比喻显赫的地位或成就。
淋浪:形容泪水不断流淌。
翻译
家族传承着枌社的规矩,家中教育遵循正道。
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同佩剑穿履,引人尊敬。
那些微小的人确实无足轻重,唯有他特立独行。
如今已经无法再登堂入室,只能含泪默默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干为悼念李尚书的母亲太淑人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其家族教诲深远的感慨。首句“枌社传家范”赞扬了李家良好的家风和世代相传的道德典范,暗示其家庭教育严谨且有影响力。次句“阶庭著义方”进一步强调家庭中正直的教诲,如同台阶和庭院一样稳固。

“能令锵剑履”描绘出李家子弟的威仪和才能,他们身佩宝剑,步履坚定,显示出家族的荣耀与素质。然而,“争欲倚门墙”又透露出一种渴望得到家族庇护和支持的情感,反映出对母亲深厚的情感依赖。

“么么真无用,提撕独异常”是对逝者在家庭中独特地位的描述,即使在子女中显得平凡,但她的教诲和关爱却与众不同,无人能及。“登堂今已矣”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最后一句“收泪转淋浪”则形象地写出诗人无法抑制的泪水,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既赞美了李太淑人的品德和家教,也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哀悼和对家族传统的珍视。

作者介绍
黄干

黄干
朝代:宋

(1152—1221)宋福州闽县人,字直卿,号勉斋。黄瑀子。少从朱熹学,熹以女妻之。及熹病重,以所著书授干,托传其学。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后召为大理丞,不拜,归里授徒讲学以终。卒谥文肃。有《勉斋集》。
猜你喜欢

寄梁药亭太史·其三

玉轸六莹琴,纱窗弹夜深。

如何山水志,迸出庙廊心。

素月经银汉,閒情在翠林。

几时花下路,缓步一相寻。

(0)

访胡星卿·其一

城南有高士,种竹万馀竿。

中有小茅屋,才能一丈宽。

竹叶荫阶绿,竹声当夏寒。

白发被两鬓,童颜良可观。

出入万竹间,敏捷如转丸。

斲竹换新谷,卖竹去输官。

了无衣食苦,谁云心不安。

(0)

报资寺题壁·其五

宫阙犹存隔薜萝,一抔斜日几人过。

醉魂未必依寒寺,应入青州作酒魔。

(0)

刘白亭求荐馆旗下诗以语之

文章无力慰妻儿,何莫调兮入一旗。

纵使未能通宦籍,不须还乞作人师。

穷搜万物神为怒,痛哭千秋世亦疑。

收拾聪明学痴拙,从来愚福老方知。

(0)

閒居·其十四

五十年来事,今朝悔昨朝。

路行皆蜀险,书著亦秦烧。

一啸响空谷,五噫归小桥。

片心孤托月,长独立中宵。

(0)

道明水望三十六峰

崇山道明水,皦皦石潭清。

上有木龙树,葳蕤闻凤声。

开琴待明月,月向清溪生。

三十六峰里,群仙抗手迎。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