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赴来机少异之,箭锋相直出思惟。
讷庵言下瞠双目,孔子原来是仲尼。
虽赴来机少异之,箭锋相直出思惟。
讷庵言下瞠双目,孔子原来是仲尼。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与韩子苍六首(其一)》。诗中探讨了禅宗思想中的机锋与悟道过程。首句“虽赴来机少异之”,表达了在面对机锋时,虽然有所应对,但并未展现出特别的差异性或独特见解。接着,“箭锋相直出思惟”一句,以箭喻机锋,形象地描绘了在思维碰撞中寻求答案的过程,箭锋相直象征着直接而犀利的思考方式。
“讷庵言下瞠双目”则描述了一位名叫讷庵的人,在听到某种言论后,惊讶得睁大了双眼,这反映了在悟道过程中遇到新知或深奥道理时的震撼与觉醒。最后,“孔子原来是仲尼”这一句,以孔子和仲尼(即孔子本名)的比喻,强调了在深入理解后,对某些概念或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发现了其内在的本质或真实身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机锋的比喻,展现了悟道过程中的思考、惊讶与最终的理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智慧追求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亦复何为,奈范叔、一寒至此。
君不见、崩涛骇浪,滔滔皆是。
楚尾吴头家作寓,灯天砚地身为寄。
怅芦中、一叶两三人,真穷矣。汲新水,逾甘旨。
被短褐,逾朱紫。检齐梁旧史,掀髯曰唯。
天堑不矜衣带限,江流难刷降幡耻。
问六朝、遗恨几英雄,茫然耳。
言盗受上赏,言反蒙显诛。
二世昏庸不足论,先生之言何太谀。
仓黄亡命出关走,今日几难脱虎口。
刘项交驰斗五年,流离转徙亦可怜。
先生所事且十主,委蛇委蛇又何补。
君不见,儒冠儒服帝所嗔,短衣楚制聊逢君。
当年尚欲脱虎口,此日安敢披龙鳞。
酒垆邈。往事重提乍阁。
银塘外、水涨花深,亭筑乡名映红药。羊肠催梦恶。
一枕黄粱睡觉。
还追想、曾祭皋陶,杜宇声声怨难索。寻游旧京洛。
正吹笛当歌,市箫纨芍。君王重赐君侯爵。
恰熊轼低辗,蚕丛初辟,栈道云深早共约。
又谁信今错。漂泊。怎忘却。任衰草西风,瘦琴空削。
尤怜十笏堂如昨。怅清狂昙首,同归双鹤。
思量旧雨,对灯花里,泪珠落。
去年弭棹龙江市,曾瞻故人衡宇。
树隔琴床,芸香书屋,捣药时鸣清杵。壶签报午。
想频拂词笺,闲修花谱。
如此幽闲,雅宜连榻听风雨。多君曳裾相府。
纵风流文采,终带清苦。
借筋筹帷,持杯说剑,长历汉台秦础。寻幽访古。
便后约须期,细论重与。岁晚山中,茯苓还共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