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言九首·其一》
《寓言九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

所以后世贤,绝俗乃为学。

(0)
翻译
众多古代的士人,出行必定会接触礼乐。
他们结伴游玩饮酒,以仁义之道讨论切磋。
沉迷于歌舞,心灵荒废,耳朵被世俗的琐事淹没。
因此后世的贤者,选择超脱世俗来求学深造。
注释
诜诜:众多的样子。
古之士:古代的士人。
出必:出行必定。
见礼乐:接触礼乐。
群游:结伴游玩。
群饮:集体饮酒。
扬搉:讨论切磋。
心疲:心灵疲惫。
歌舞荒:沉迷歌舞。
耳聒:耳朵被淹没。
米盐浊:琐事繁多。
后世贤:后世的贤者。
绝俗:超脱世俗。
乃为学:以此求学。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寓言体。寓言九首(其一)通过对古人生活方式的描述,寄寓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和个人修养的思考。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古代士人,他们每次外出都能表现出礼仪与音乐的美好。这里的“诜诜”形容士人的端庄、文明;“礼乐”则象征着文明、高雅的生活状态。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人在集体活动中的和谐与高尚。他们在一起游玩、饮宴时,总是能表现出仁爱和正义,这些美德如同旗帜一样飘扬。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这里则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颓废与混乱。人们的心灵因为过度的声色娱乐而感到疲惫不堪,而生活中充斥着杂质,就像米和盐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

“所以后世贤,绝俗乃为学。”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后人修养的期望。在这种物欲横流、礼崩乐坏的现实面前,王安石主张后来的有志之士应该超脱世俗,通过学习和自我修养来达到精神上的独立和纯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理想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与社会改革的深刻思考。王安石通过寓言的手法,激励后人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格修养和社会文明。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松山寺

万顷寒涛泻碧空,宜烟宜月乱云中。

浓阴碍日浑忘夏,黛色摇天不借风。

小殿闻钟金错落,清泉漱石玉玲珑。

相逢为问看山约,藜杖新成欲漫从。

(0)

清平乐二首·其一

人天辛苦。恩怨谁为主。几点枇杷花下雨。

葬送一春心绪。梦中月射啼痕。卷中灯灺诗痕。

一样嫦娥瞧见,问他谁冷谁温。

(0)

自题春消息图

蓬居何处索春回,分付寒蟾伴老梅。

半缕烟消虚室冷,墨痕留影上窗来。

(0)

春日田园杂兴

一湾新绿护茅庐,草细泥松已可锄。

野老但知分社酒,地官宁复进农书。

莺花眼界人烟外,蚕麦生涯谷雨馀。

我爱赋归陶令尹,柳边时见小篮舆。

(0)

陌上花.七夕

双星寄语红罗,亭上旧香谁采。

丽句南唐,吹冷半空仙籁。

当时恨与东流去,容易朱颜催改。

庆长生、唱出凤箫一曲,闷持罗带。

话前因、梦里填桥乌鹊,那见纤云飞盖。

片石支机,还是聘钱难贷。

占丝钿合空相约,孤负西楼人待。

但清秋、认取梧桐深院,赋情犹在。

(0)

锁窗寒.倭奁

巨舶巍峨,寒潮寂寞,飓风吹瞑。

鸾胶龟斧,制自海山人境。

郁金砂、屑来粒粒,明霞犹带欧罗胜。

想龙涎潜贮,冰绡偷卷,迷离交映。光靓。伴清镜。

试摩挲小簇,玉纤留证。宫鸦一色,拖逗丽华云影。

忆当年、连弩射鱼,浩荡烟波归未肯。

更谁携彩扇昆刀,泛蓬壶月冷。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