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
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
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
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
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惭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
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
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
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
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
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并。
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
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
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
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
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
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
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惭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
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
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
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
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
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并。
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
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
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朋友别离时的情景。开篇即写“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通过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设置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哀伤的场景。紧接着,“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则展示了一幅壮丽而冷峻的冬日画面,同时也暗示着别离的艰难与孤独。
“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两位朋友各自踏上不同的旅程,这里的“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虽然没有流泪,但这种坚强背后隐藏的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无法言说的哀愁。
接下来的“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显示了诗人在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现,也反映出社会对个体才能的认可。然而,“惭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完全符合他人的期望所感到的羞愧和内疚。
“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这里的“还家”可能并非指向物理意义上的归途,而是精神层面的回归。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感到的自责与羞愧,同时也透露出对外界评价的敏感。
“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这一句则显现出诗人的坚定意志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决定留在城中,以图东山再起。接着,“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以自然界的腐草与萤火虫相比喻,表达了即便是被世人遗忘的东西,也仍有可能转变成新的生命力,这也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期许。
“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无奈和自嘲,但这种自嘲背后,是对未来光明的渴望。最后,“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并”则是对朋友之情无法及时相见的哀叹,以及对于人生旅途长远、亲情友情难以长久相守的深切感慨。
“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这一句通过比喻不同的交通工具来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目标。紧接着,“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局限与无知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于深邃洞察未来的渴望。
诗尾“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这里的“白日”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能够预知未来的人物,而“我”则是在表达对这种能力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和未来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别离场景的回忆,对个人的自我反省,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书生戎马总非宜,自请前军力不支。
毕竟艰危能仗节,果然南八是男儿。
溪南溪北两鏖兵,不爱微躯爱令名。
淮楚无声人散后,屯军五百殉田横。
短衣匹马战城东,八卦山前路已穷。
铁炮开花君證果,劫灰佛火彻霄红。
留得新诗作墓铭,九原虽死气犹生。
赤嵌潮水原非赤,却被先生血染成。
大长扶馀说仲坚,一时忠愤竟徒然。
六朝金粉笙歌闹,知否台阳有季篯。
幽草萋萋白日昏,无人野奠出东门。
阿来本是催租吏,收拾遗衣树小坟。